太阳集团城娱8722|主頁-欢迎您

来也股份

旅游强省如何打造?听听这5省/市领导经验谈

来也关注2016.09.30

导语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万亿元,增长12.4%,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继续领跑宏观经济。毋庸置疑,旅游是目前最火的行业,中国旅游产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各省/市都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想在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里多分“一杯羹”。那么,各地旅游发展的王牌是什么?有什么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呢?听听5省/市的领导经验谈,看旅游强省如何打造。

加快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
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
四川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把旅游业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十二五”时期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2.07万亿元、旅游经济总量升至全国第5位,正加快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
在这个过程中,四川省委、省政府充分发挥旅游业对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引擎作用,把旅游业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意见》,成立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设立100亿元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深化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依法治旅规范市场工作,打出了政策扶持、资金保障、依法管理等一套“组合拳”,开启了四川旅游发展的黄金时期。
近5年,全省新增5A级景区7家、总数达到10家,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7个;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6.9%、连续跨过5个千亿元台阶。去年,接待国内省外游客2.45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27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210.5亿元,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5.19%,已经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这些年,我们以优化旅游产业布局为突破口,强化成都增长极地位,推动成德绵广眉乐、成渝旅游经济带建设,支持川西北、川南、雅攀西、川东北四大特色旅游经济区错位发展,加快1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造大成都、大峨眉、大攀西、大巴山等重点旅游目的地,初步形成全省旅游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
持续打造大美青海努力建成旅游名省
青海省省长郝鹏
青海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达到28.4%,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到10.2%。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坚持“全域景区化”理念,把青海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规划和建设,打造“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旅游格局,即着力打造环夏都西宁2小时旅游圈,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的综合旅游目的地;

加强祁连风光旅游北线、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旅游中线、唐蕃古道旅游南线等重点景区和线路建设,形成内容丰富、特色明显的旅游产业链;

努力将黄河上游旅游景观廊道、青海湖人文旅游景观廊道、祁连风光带生态旅游景观廊道打造提升成为国家风景道,推动交通、市场、服务、信息、品牌一体化建设,促进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

统筹抓好柴达木、三江源、大年宝玉则三个旅游板块,培育新的旅游增长极。以“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为主抓手,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

在青海,更需要把生态旅游业作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最佳结合点。


一方面,加强旅游资源分区、分级、分类保护,严格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及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严格控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旅游开发活动;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国家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循环经济示范区、旅游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特别是要以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全面整合区域内生态资源,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有效地发挥生态资源的效应,带动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

坚定不移朝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子走下去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咸辉
发展全域旅游,是进一步释放宁夏旅游资源潜力的必然选择。全域旅游首要的是把宁夏作为一个大景区来看待、来规划,实现景区、景点的全覆盖。要按照全域化的要求配置旅游资源、规划旅游布局、推进景区建设、融合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全景式谋划布局。发展全域旅游,要坚持规划先行,关键在搞好顶层设计。要抓好《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的落实,全面构建“一核、两带、三廊、七板块”的全域旅游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全景式推进建设。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布局一批特色化、主题化的旅游村镇,完善服务设施,一镇一特色,一地一风情,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能力,使新农村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舞台。实施城市公园休闲化改造,提供特色化、主题化旅游服务,丰富休闲和旅游功能。加强旅游扶贫村镇和旅游特色村镇的建设。要立足固原一些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发展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效结合起来。
全景式完善基础设施。要结合景区景点开发建设,重点抓好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绿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以航空、高铁、轻轨、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干线公路、景区专用道路为补充,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现代旅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做到配套齐全、布局合理,便捷安全,特别是要注重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与游客需求相适应。
以新发展理念开创旅游发展的新境界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

我们改变过去财政直接投入的方式,以一部分资金撬动,发起设立旅游发展引导基金,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就可以聚沙成塔,形成一股强大的推进力量。引导基金由专业化的GP团队采取完全市场化的方式运作。


这样一则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避免了越位式的大包大揽和政府过度负债;二则撬动了社会和民间投资参与旅游发展;三则铲除了权钱交易的制度性土壤;四则大大提高了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可谓一举多得。


重庆在实施旅游项目公私合作中,政府制定了PPP投融资项目运作的“五平衡、五原则、五不准”的游戏规则并形成制度化安排,这样不仅调谐了业主方、投资者和公众的利益关系,还规范了参与各方的行为,避免了乱象,在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了投资者的合理收益,节省了发展成本,推进了旅游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确立了渝东北、渝东南“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原则,加大投入,大力实施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建设,涵养库区生态,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经过不懈努力,在提升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乌江百里画廊等绝世美景的同时,还始终保持了长江干流Ⅱ类水质。两岸青山、一库碧水,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家底”。
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
2015年,北京接待国内外游客2.7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07亿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前列。到2020年,北京旅游业将努力实现游客接待量3.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7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成为区域转型发展的引领产业、稳定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创新和丰富旅游供给。针对京郊乡村旅游设施不配套、产品同质化、服务品质低,难以适应多样化高品质旅游需求等问题,加快构建“五十百千万亿”城郊旅游体系:


  • 实施传统村落改造一本开发建议书、一本地图折页、一个移动式咨询站、一个生态厕所、一个免费WIFI站“五个一”工程;

  • 整体提升国际驿站、休闲农庄、采摘篱园、民族风苑、乡村酒店、养生山吧、生态渔村、山水人家、葡萄酒庄、汽车营地“十种新业态”;

  • 创建100个特色旅游休闲村、镇

  • 推进3000公里休闲步道建设;

  • 组织1万名京郊民俗户培训;

  • 利用京郊旅游融资担保服务体系提供30亿元资金支持,打造特色旅游镇村和乡村旅游品牌,拓展北京旅游发展空间。

挖掘和彰显旅游文化。深入挖掘首都文化、皇家文化、京味文化、建筑文化、餐饮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和现代时尚文化内涵,提供主题化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积极发挥旅游业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和载体的作用,充分运用七处世界文化遗产和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举办2008年奥运会、承办2014年APEC会议等物质和精神遗产,着力激活文化因子,做强做优一批具有北京特色和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推广大栅栏、天桥汇、大马戏等文化体验、演出旅游产品,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大型旅游演出精品剧目。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集中力量塑造北京旅游整体形象,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整合和利用旅游资源。进一步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业,激发北京旅游的创新活力。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宜闲的标准,推动旅游业与农林、工业、文化、体育的融合发展,突出发展商务休闲、精品文博、体育赛事、中医养生、健康养老等高端旅游产品。探索整合现有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构建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健全首都旅游产业发展联席会协调机制,鼓励名人故居等文物类资源、工矿企业和产业园区资源、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科教类资源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向社会开放。


本文源自中国旅游报,

由来也股份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也股份”

编辑:YM


028-86522387
来也股份
来也股份